2017年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5—18岁患有抽动症的儿童男孩就诊比例有72%,而女孩只有28%。在接受治疗方面,接受过一次治疗的占62%,两次治疗的占50%,全面接受治疗的仅占8%,接受治疗偏低。
多次治疗不好怎么办? 了解详情表现为眨眼、挤眉、翻白眼、皱眉等。
表现为咧嘴、噘嘴、缩鼻、扮怪相等。
表现为异常声音,如干咳、清嗓子、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、口吃、骂人等。
表现为咧嘴、噘嘴、缩鼻、扮怪相等。
上肢抽动表现为甩手、举臂、扭臂等;下肢抽动时表现为抖腿、踮脚、旋转等。
表现为挺胸、扭腰、身体扭转,其中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发现,家长要多加注意。
抽动症存在着中枢神经递质失衡。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和5-羟色胺等单胺类递质的异常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。
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,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,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。
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。如眼结合膜炎、倒睫刺激引起眨眼,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、面肌抽动。
如家庭不和、父母离婚、学习负担过重等影响,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。
六一专家介绍说,若正确就医,抽动症患儿可以康复。根据《中国儿童抽动症现状调研报告》显示,抽动患儿治疗失败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进行科学检测、根源治疗,或仅靠单一治疗。
说说孩子的治疗情况 专家科学分析病情